找到相关内容28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湘西怀化佛教新考

    学论文集》。   从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,出版有新诗集《伞形寂寞》,诗词集《乙亥诗词存稿》等。并有作品入选多种诗选,且多次获奖。   一九九六年春剃发染衣后,足迹遍历江南,朝礼名山祖庭,披阅三藏...宝忏》诸佛学专著等,以及许多佛学论文。于闲时亦吟诗、填词、撰小说、写散文,散发各报刊杂志及诸网站论坛等。出版有新诗集《伞形寂寞》、诗词集《乙亥诗词存稿》等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1652507.html
  • 金刚经札记(4)

    ,这种“应……”的句式则常见于古诗词中,如白乐天《母别子》中的“应似园中桃李树,花落随风子住枝”,又如《玉台新咏》中的“秋来应瘦尽,偏自著腰身”。其中的“住”,若依五位百法来说,则应为“廿四不相应行”中的“十二住”,即是指的能使“诸行相续流转”之法,为名词;不过在这里作动词“应”的补语,则含有“保任”、“守护”的意思。若依德的“会理之心,名住;慧住于理,名住;慧为能住,理为所住”之说,再结合本经...

    金刚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2465510.html
  • 滴水归沧海 诗留片石情——读朴老诗兼评朴老诗论

    亦禅、行亦禅、无价心藏口吐莲”,“诗境无穷”,“修德积学,笔灿莲花”等见解。   朴老在《片石集.前言》中自述写诗经历时说:“幼年时,由于家庭和环境关系,胡乱读过一些诗词,逐渐受到了感染,发生了...珠溅声飞,发出震撼人心的轰鸣,让人久久难以忘记。   朴老的诗,大致可分为传统诗词、散曲和新体诗三类。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作家出版社出版的《滴水集》和一九七八年三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《片石集》(含《滴水集》...

    林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70080145.html
  • 我眼中的李叔同先生

    音乐。   在音乐上,李叔同不仅是中国学堂乐歌最为杰出的作者,而且较早注意将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作为学堂乐歌的题材。他于1905年编印出版的供学校教学用的《国学唱歌集》,即从《诗经》、《楚辞》和诗词中...浊酒尽赊欢,今宵别梦寒。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连天。晚风拂柳笛声残,夕阳山外山。”   这首《送别》是李叔同根据美国奥德威的曲而编作的乐歌之一。与传统的送别诗词一样,它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31392236.html
  • 禅宗思想与文人园林

    园林意境的产生,是虚实的结合,情景的结合,不但有景,而且有“声音”、“光影”、“香味”这种景外之景,从而达到增加景色的层次。诗词中常有这种虚景而生的意境描述:“留得残荷听雨声(李商隐);“柳外轻雷池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63655797.html
  • 隆莲法师传

    逻辑性强,很有思想性;她特别喜欢诗词,一生创作了近千首诗词佳作及近百幅极见功力的楹联;她通晓英语、藏语,曾参加过《藏汉大词典》和《世界佛教百科全书(中国部分)》 的编撰工作,并翻译了许多藏传佛经,也...滔滔不绝地讲起了隆莲法师,并拿出她的照片、诗词等资料给他们看。李松樟也激动起来,他说他亦是个崇尚佛学的人。他当即对我说,希望我能写出这本书,由他来负责出版。  我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这件事。因为缘分。  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3844043.html
  • 湘西沅水流域佛教新考

    创建弥勒净土道场---梅低梨院。同时出版了《慈宗朝暮课诵》2003年出版第三部著作《倾听慈尊的召唤——明夷法师弥勒佛学论文集》。   从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,出版有新诗集《伞形寂寞》,诗词集《乙亥...报刊杂志及诸网站论坛等。出版有新诗集《伞形寂寞》、诗词集《乙亥诗词存稿》等。              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3252542.html
  • “意境”、“境界”、“意象”辨析

    一言以蔽之,曰:有意境而已矣。……诗词之佳者,无不如是,元曲亦然。”这两个概念究竟用哪个好,叶嘉莹先生认为,“意境”较之“境界”,“尤易于为人接受”,且“意境”本来就是植根于我们民族审美理想的理论创造,而境...表现出来;对于“意境”,作家必须发自肺腑,得自心源,这样的意境才能给人以无穷的意味,真切感人。唐殷的《河岳英灵集》多次提到“意、境”,如殷论王  维诗:“维诗词秀调雅,意新理惬,在泉为珠,著壁成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4356681.html
上一页123下一页